金融敬老助老丨护航老年人 守卫“钱袋子”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因此,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敬老助老的重点工作,同时,防范不法分子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的“钱袋子”,学会识别和抵御潜在风险,也至关重要。]article_adlist政策引导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因此,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敬老助老的重点工作,同时,防范不法分子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的“钱袋子”,学会识别和抵御潜在风险,也至关重要。

政策引导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方案》《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

相关文件要求

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弥合金融领域“数字鸿沟”,应该怎么做?

1. 优化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2. 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

完善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平台企业要提供技术措施,保障老年人网上支付安全。

3. 助力数字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家人特别是子女要关心老人,与父母加强沟通和互动,主动传授数字金融使用经验。同时,全社会都要来帮助老年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醒家里老人认准官方渠道,不轻信网络广告。

养老领域防骗提示

贴士1

不法分子会通过穿戴名牌、开豪车等外在伪装,假装职场白领等职业伪装接近老年人,发布“高息”“稳赚不赔”等虚假投资信息,利用小恩小惠来欺骗老人感情,一开始准时准点将高额利息返还给老年人,老年人抵制不住诱惑投入更多本金,不法分子之后敛财消失,老年人最终被骗取养老钱。

防骗小贴士:

老年人一定要在正规的金融机构合法渠道购买理财产品,不要相信所谓的“内部渠道,高额利息”的谎言。

贴士2

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形式有:“中奖诈骗”“保健品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古董收藏品诈骗”“以房养老诈骗”等。

防骗小贴士:

陌生电话,千万不要轻信;莫名链接,千万不要点击,保管好自己账户信息、身份信息、密码、验证码等,遇到事情犹豫不决时,多和子女商量。

贴士3

如今,“扫码”支付的场景越来越多,对于习惯现金支付,不习惯银行卡或手机支付的老年人来说,支付安全成了“最头疼”的问题。不敢用、怕出错的心理困扰着老年群体。

防骗小贴士:

建议老年人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如果发现账户资金出现异常,应立即与银行联系。子女有空多教父母学会使用基础的手机使用技巧,同时告知父母应避免使用公用WI-FI进行网上支付,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登录不明网站。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日常生活中,有时间应多关注家里的父母长辈,多陪伴,多与父母聊一聊近期发生的各种骗局,让父母能扩大各种信息渠道,一旦被骗,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收集保存有关证据。

(本文内容来源于《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手册》)

标题:金融敬老助老丨护航老年人 守卫“钱袋子”,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